网络化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 研究计划


问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和维护公共利益的主要手段,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制定解决的关键环节,是中国现在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却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科教水平的提高,中国公民的公民意识在逐步崛起。公民正在积极地投身社会政治生活中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政治过程。其中出现了一些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如:选举,决策听证,公众咨询,政治结社,信访,协商对话等方式,同时,从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看,立法听证会,行政听证会,政策研讨会等,对公民直接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扩大政策议题来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互联网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参与方式,承载着公民的民主理想,这种立基于传播技术之上的参与方式打破了空间,时间限制,增加了公民之间以及民与政府之间直接的,全方面的参与和沟通的可能性。互联网的发展, 大大拓展了公众利益表达的空间。政策的制定,决策和执行过程不再是神秘的东西,通过网络,使政府工作正变得更公开。中国一些政策取向,政策目标,政策工具选择、政策议题界定和政策制定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中国社会加速进入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网络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发挥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易回避的现实课题。尤其是目前,中国正在出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衔接的转型期,而这新时代背景下,讨论网络民参与政治,网络民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而政府如何管理互联网? 网络化对公共政策可能出现变化吗?网络民意在表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给公共政策制定带来挑战,网民的意见那一个政策领域上 (司法活动,行政活动和政党活动) 有最重大的影响? 此外,我想更深刻的了解,为什么一些公共政策领域上网民会产生改革推动,不过另外一些政策领域上碰到障碍?

研究的理论基础

由于互相网在西方国家兴起得时间比较长,国外学者对网络化背景下公民对政治制定影响的研究比较丰富。网络作为新型的公共领域,为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改革。作为最早投入适用互联网的国家,美国也是信息革命的发源地,此为网络公民参与而网络公民的影响相关研究理论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最后十年最重要作品:

Jack Goldsmith, Tim Wu: Who Controls the Internet? Illusions of a Borderless World (2008)

Jennifer Earl: Digitally Enabled Social Change: Activism in the Internet Age (Acting with Technology) (2011)

Joss Hands: @ Is For Activism: Dissent, Resistance And Rebellion In A Digital Culture (2011)

Kevin A. Hughes and John E. Hill: (编者): Cyberpolitics. Activism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People, Passions, and Power: Social Movements, Interest Organizations, and the P) (1998)

Lawrence Lessig: Code: And Other Laws of Cyberspace, Version 2.0 (2006)

Manuel Castells : Networks of Outrage and Hope: Social Movements in the Internet Age (2012)

Martha McCaughey , Michael D. Ayers: Cyberactivism: Online Activism in Theory and Practice (2003)

Paolo Gerbaudo: Tweets and the Streets: Social Media and Contemporary Activism (2012)

Randy Kluver ,  K. C. Ho, C.C Yang (编者): Asia.com: Asia Encounters the Internet (Asia's Transformations/Asia.com) (2003)

Rebecca MacKinnon: Consent of the Networked: The Worldwide Struggle For Internet Freedom (2012)
W.Van DeDunk: Cyberprotest:New Protest, New Media, Citizens and Social Movements (2004)

国外学者对于网络化的出现,到底会为实现民主带来多大的帮助,表现两种态度。一部分的学者认为,网络的出现可以让公民更多的参与到政治生活活动中。另外一部分的学者却以为,网络的发展,对促进参与政治的发展价值不是很大,爷可能带来副作用。要参考中国学者最后十年的最重要作品:

姜晓宁。互联网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初步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

刘文富: 网络政治 - 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商务印书馆 2002

刘文富: 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王立京: 中国公民参与制度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袁峰, 顾铮铮, 孙珏: 网络社会的政府与政治--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政治效应分析。北京大学。2008

朱水成: 论政府消息网络化对中国公共政策的影响。《理论探讨》 200106

这些书指出中国网络化背景下公民对政府决策信息会作出快速而迅捷反馈,这就要求政府只能部必须以公民的满意度作为公共政策的目标之一。网络化不仅要追求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还需要追求政策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中国网络化发展分析

随着因特网在中国的拓展,中国的信息化进程正不断加快。90年代后期,中国的信息产业以年均增长50%以上的速度发展着。20127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根据报告,截至2012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在普及率达到约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当前网民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目前,随著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发展,移动终端设备价格更低廉、接入互联网更方便等特性,为部分落后地区和难转化人群中的互联网推广工作提供了契机。此外,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对于庞大的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来说,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是更为廉价和便捷的方式。2012年上半年,通过互联网收看视频的用户增加了约2500万人,根据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1] 数据,2012年第二季度网络视频用户的人均单日访问时长比一季度增加近10分钟,网络视频在用户规模和用户使用深度上均呈现增长趋势。与整体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的稳步增长相比,手机端视频用户的增长更为强劲,使用手机收看视频的用户已经超过一亿人,在手机网民中的占比由2011年底的22.5%提升至27.7%[2]。本研究主要变量:网络化是自变量,中国政治框架是因变量。网民的数不断提高,但在最高层,共产党仍然把所重要的人物团结在一起。随着网络化的发展,网民之声也越来越大,但网络化自身不会带来政治体制改革,但它影响对政治制定却不可忽视的。

中国网络化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这么不胫而走地发展,随着社会的转型, 利益多元化趋势, 以及政府对信息化的大力推动,近年来,中国网民数量逐年递增,“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也是政府了解民情民意的聚集地。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成为民众表达情绪、发表观点的重要平台,逐渐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网络舆论,网络舆论使得民众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对公共政策的话语权,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的一方面能够帮助公众督促公共政策的确切实施,另外一方面使国家政府机构能够通过网络真正体制察民情,倾听民声。公民通过BBS,新闻跟贴,网上签名,网上论坛,专题讨论,网上征询意见,网上民意调查,微博等多种方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网民与政府官员进行在线交流。这些新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传统的活动方式,同时,生产了一种新代表形式,所谓“第四种权力”。

5.38忆多的中国网民,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智力库,5.38忆网民坐在电脑前看新闻,跟帖辩论,重组话语权。以前读本科的时候我洋溢着中国网络语言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有些“网络雷语” 的背后故事让我意识到网络民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网络作为新兴媒体,成为民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表明网络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现象了。“网络公民”的视野无比开阔,而且因为网络的即时传播和超强凝聚,会速度形成一股势力,引起关部门的关注: 山西黑砖窑,重庆“钉子户”,厦门PX事件,贵州翁安事件,陕西“周老虎”,云南“躲猫猫”,广东番禹事件以及最近的广州南方周末事件等等突发事件,都可以视为网络监督的经典案例,其特点一是形成了强大的公共舆论场, 二是网民的关注和推动,掀起全国上下的一致关注,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至少影响到相关公共政策的修改和制定,甚至直接导致某项新政策的出台,公民通过网络推动了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但由这个于”民主化”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在我看来,现在王民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对基层政策上他们的影响比较强,基层上网民的活动不碰到障碍,但是高政策制动上却不重要。

网络化对公共政策影响的分析 -个案研究

由于网络已经高度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通过网络参与程序性政治或突发性的社会政治事件,已经成为当下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不同方面的执行活动和决策活动构成的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虽然无疑地受网络化影响,但这个影响政治的政治领域比政治领域却不同。网络化无疑地有影响并改变着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决策理念和执政方式,促使他们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所谓”躲猫猫”事件可谓一场网民广泛参与并实现现实干预的时间。2009216日,云南晋宁县看守所警方透露在押嫌犯李荞明因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死亡。就像在这次“躲猫猫”事件中,开创了首例由云南省宣传委组织8名网友组成“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此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网络上立马传来质疑之声。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亲自挂帅,在网络上征集网友组成事件调查委员会,引来数千名网友积极参与。云南省有关方面及时组织网民调查团介入调查,但是由于调查委员遇到法律上的障碍,没有发现所谓的“真相”,调查委员会本身也遭到社会的强烈质疑。后经云南省、昆明市两级检察机关介入调查,“躲猫猫”事件真相在27日最终浮出水面。

这意味着网络的力量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得到强有力的验证,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规范网民的参与形式,规范公民通过互联网对审判活动进行表达和监督的制度,使司法在民主化进程中能真正体现民意并反映出司法与公民的互动关系。在信息技术层面上为普通公众参与司法民主化进程提供了某种可能这让中国网民对司法活动的表达与监督具有广泛的网络话语权,并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参与到实现司法民主化的进程中,使司法活动不再被人为地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下。有人以为,公民通过互联网参与司法民主化进程,中国目前有现实性和必要性。因为从司法的现状来看,极少数司法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业务素质低下,一些案件的审理不是久拖不决就是判决有误,效率和公正性常常使公民产生疑虑。事实上,不断涌现的网络事件表明,中国网络民众对司法活动广泛而深入的关注,已经产生了让司法机关在作出裁判前不得不充分考虑民意的效果,甚至使民意能有效地参与甚至控制社会事件的走向。
然而,网民的政治制定中参与目前有限的。“躲猫猫”事件表示互联网是真是存在的,可是网络空前则是虚拟的而网民的力量不深入真正的法律上。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的活动始终无法像社会行为活动那样,有现实可以作为依托。人们在网络行为为活动中,始终隐身在计算机网络的枢端,就是电脑前面,间接的做出各种网路行为。

我以为,虽然中国传统层级模型的公共政策体系对民众参与公共政策的主体意识有着制约,但是网民已经开始对现实政治发挥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是网络化会反映公众的普遍诉求并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另一方面是政府也会认识到此社会出现的公共问题有解决的必要。网络化的建立是社会公共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网络的发展使得公众关心的问题能够更快的传达到政策制定者,同时政府也可能迫于网络舆论的压力把某一社会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这就缩短了公众议程到达政府议程的时间,使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成为可能,同时也增加了政府了解社会问题的来源。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社会信息,使社会问题尽快进入政府讨论。
在中国社会加速进入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网络公民通过网络问政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性课题,不论中国网络传播的发展趋势如何利好,矛盾与问题始终会贯穿于其发展的始终,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在网络传媒不断发展的同时,对政府的日常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并要求对其陈旧的执政、行政方式予以革新。
5.38亿万个网民的亿万种声音必然导致国家的政治参与体系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网民参政引发的“参与内爆”动摇了原有的控制性政治参与的基础,从而对现有的政治体系的稳定形成冲击。网络参与的便利性使得西方政治文化对于中国渗透更加广泛,使公民网络参与易于被误导。正是通过网络,西方国家在输出信息的同时也输出他们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价值观,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意识冲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不可避免的产生相互冲击和震荡。

研究方法

网络社会对于公共政策的分析而参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有关的统计报告,进行不同政策领域的比较研究,正是本课题的目的所在。本文研究方法是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在国内国外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借鉴,分析之后建立本文研究主线。


[1] www.cnidp.cn
[2]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7/t20120723_32497.htm

Megjegyzések

Népszerű bejegyzések ezen a blogon

ギャル文字

A Kék-folyó tényleg kék?

2017 top 15